放射源基本常识 |
1、什么是放射性? 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,如铀、钍、镭等,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。另一方面,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,这种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。 2、生活中处处都有放射性 尽管100多年前人们才发现放射性,但放射性从来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。放射性可以说无时不有,无处不在,我们吃的食物、喝的水、住的房屋、用的物品、周围的天空大地、山川草木乃至人体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。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,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。 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,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、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,如钴-60、铯-137、铱-192等。 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,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,如碘-131、碘-125、锝-99m等。 4、放射源的危害 5、放射源的分类 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,将放射源分为5类: 1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。没有防护情况下,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。 2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。没有防护情况下,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。 3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。没有防护情况下,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*性损伤,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。 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。 4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。基本不会对人造成*性损伤,但对长时间、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。 5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。不会对人造成*性损伤。 在我国被盗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数属于4类放射源或5类放射源。 放射源发射的射线有:阿尔法射线(α射线)、贝塔射线(β射线)、伽玛射线(γ射线)、中子射线(n射线)等,它们看不见,摸不着,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得到。不同的射线在物体中穿透能力也各有不同。一张厚纸可挡住阿尔法射线;有机玻璃、铝等材料可有效阻挡贝塔射线;伽玛射线穿透能力较强,可以用混凝土、铅等阻挡;中子射线需用石蜡等轻质材料来阻挡。因此,放射源并不可怕,对放射源无端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,特别是那些已经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,正常使用的放射源,对人体是基本没有危害的。 7、放射源包装容器 放射源品种很多,应用广泛,不仅在核设施,而且在科研院校、医疗机构、地质和煤田勘探与开采、石油开采与炼油、公路与桥梁建设、机械制造与安装、建材(尤其是水泥厂)、纺织、卷烟、造船、电力、制药、育种、造纸、冶金、仪表和钟表制造、电影制片、木材、塑料、面粉、饲料加工、电缆、荧光灯生产等各行各业都得到应用。 |
- 上一篇:氡的来源与危害
- 下一篇:你确信会健康地喝水吗?